特稿|習近平主席與匈中友好“小使者”
新華社布達佩斯/北京5月7日電 特稿|習近平主席與匈中友好“小使者”
新華社記者
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,波光粼粼的多瑙河不遠處坐落著一所匈中雙語學校。近年來,這所學校在當?shù)卦絹碓绞軞g迎。
用中文說“你好”,是孩子們的第一堂課;許多學生可以用中文流利背誦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;老師們還會給孩子們介紹20世紀中國偉大的作家魯迅。
這所學校成立于2004年,過去20年來在促進匈中文化交流方面發(fā)揮了獨特作用。2009年,一位特殊客人的到訪讓學校與中國的聯(lián)系更加緊密。
特殊客人
這位特殊的客人就是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。那次訪問留下許多溫馨時刻,令學校校長埃爾代伊·蘇珊娜記憶猶新。
埃爾代伊說,在參觀學校時,習近平始終面帶微笑,與孩子們聊起詩歌和童謠。
為了迎接習近平,學生們用中文在黑板上寫下歡迎語:“習伯伯,您好!”孩子們還演唱了中文歌曲,表演了芭蕾舞和武術節(jié)目。習近平對兩名學生朗誦唐詩《靜夜思》和《相思》尤為贊許。
習近平對孩子們的精彩表演報以掌聲,并表達了對匈牙利文化和中匈傳統(tǒng)文化交流的贊賞。他表示,很多像他這個年紀的中國人都看過匈牙利電影《牧鵝少年馬季》。習近平說,中國的《紅樓夢》等名著很早就被譯成匈牙利語,許多中國人也很欣賞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的《匈牙利狂想曲》。
習近平向?qū)W校贈送了教材和教學設備。學生們回贈了一件手工制作的禮物,上面畫著一顆小紅心,旁邊寫著暖心的祝福。
埃爾代伊說,習近平主席多年來一直關注學校發(fā)展。“2009年訪問學校期間,他為學校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,并以中國古語‘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’寄語學校發(fā)展。”
她說:“教育孩子的確是這樣一個過程……只有當他們經(jīng)過多年學習成年后,才能真正意識到學校教育對他們生活的影響。”
新春祝福
為紀念15年前的那次訪問,學校在大廳墻上始終掛著習近平與師生們的合影。那次訪問在習近平與師生們之間播下了友誼的種子。
2023年春節(jié)前夕,學校的兩名匈牙利學生沃爾高·博妮塔(中文名:胡靈月)和伊姆雷·塔瑪拉(中文名:宋智孝)獲得了一所中國大學的獎學金。她們決定代表母校所有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,表達感激之情并送上新春祝福。
信中,她們講述在校學習中文的感受,表達將來到中國上大學、為匈中友好作貢獻的愿望。
信發(fā)出后不久,她們就收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復信。習近平主席在信中說,他還記得2009年在匈中雙語學校同師生們交流的情景,他鼓勵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國,做傳承發(fā)展中匈友好事業(yè)的使者。
習近平歡迎學生們高中畢業(yè)后到中國讀大學,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歡上中文、學習中文。
埃爾代伊說,習近平主席的回信“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大的驚喜”,在他的鼓勵下,許多學生都希望“在兩國關系中作出自己的貢獻”。
去年秋天,胡靈月和宋智孝來到了位于北京的首都師范大學攻讀本科,實現(xiàn)了在中國學習的夢想。
她們在北京的生活既有趣又具有挑戰(zhàn)性,幾乎每天都會遇到“跨文化體驗”。以食物為例,中國人吃大米,而匈牙利人更喜歡吃土豆和面包。但是她們也發(fā)現(xiàn),兩國人民都喜歡“土豆燉牛肉”這道家常菜。
“我愿意成為中匈友好的熱心使者。”胡靈月在2023年新生開學典禮上說道。她希望畢業(yè)后成為一名中文教師或翻譯。
增進文化交流
匈中雙語學校中方校長王悅說,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極大地激發(fā)了學生們的熱情,大家更加積極學習中文,希望到中國深造。
該校12年級學生杜龍德·埃內(nèi)斯特·山多爾到過廣州、深圳、北京等多座中國城市。在他看來,中國經(jīng)濟不斷發(fā)展,學習中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。他計劃今后到北京讀大學。
另一名學生英厄斯·多麗娜對中國文化也很著迷。她會演奏中國傳統(tǒng)樂器古箏,會跳中國民族舞。
匈牙利人對中文和中國文化日益增長的熱情推動了學校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起初,該校學生大多來自在匈牙利工作和生活的中國家庭。如今,學校已擴大到12個年級、20個班,在校學生500余人,大部分是以匈牙利語為母語的學生。
匈牙利前總理邁杰希·彼得對新華社記者說:“雙語學校遠遠超出了傳統(tǒng)的經(jīng)濟合作關系,它為兩國人民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機會,鼓勵人們在文明交流互鑒方面保持開放、好奇和客觀的心態(tài)。”
曾任學校中方校長的郭家明近期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,學校的發(fā)展反映了中匈關系發(fā)展的良好勢頭以及兩國人民之間日益增多的交流。
目前,匈牙利已開設5所孔子學院,中文已被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系,并成為高考科目。中國12所大學開設匈牙利語言專業(yè)。雙方互設的文化中心也是展開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平臺。
埃爾代伊說:“在兩國關系中,擁有能流利使用雙方語言的人才至關重要。”她希望匈中兩國跨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,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。(執(zhí)筆記者:蔣寒露、劉暢;參與記者:陳浩、張遠、陳文仙、孫鑫晶、趙旭、宿亮)